10月1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最佳作品揭幕仪式在首钢三高炉举行。本次征集活动自2020年7月9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13名应征人提交的1611件应征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入围奖方案44件,提名奖方案20件。最终北京有7件最佳作品建地。
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教授的作品《雪舞 · 2022》作为最佳作品落成于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西北广场。
《雪舞·2022》现场实景
《雪舞·2022》区别于传统雕塑的类型化表现方式,以空气力学结合“雪花”的意象造型,在静谧的环境空间中婉转运行,呈现曼妙抒情的视觉感受。在料峭的冬季给人以活力无限、激情浪漫的诗意联想。 作品以动态艺术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健儿与冰雪共舞,人类和自然共生的文化思考。 “冬奥不仅是体育运动盛会,更应唤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这是景教授对此次作品创作理念的定位。
灵动闪烁的“雪花”装置在风力的作用下,周而复始,摇曳起舞。似美丽的玉蝶,轻舞飞扬;又如浩瀚的星辰在苍穹间流转;更似奥运健儿的生命动能给寒冷的冬季带来激越与活力。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期间,以新颖独特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给五大洲的宾客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作品在宛如冰雪丝带的国家速滑馆西北广场与流线型的环境构成观赏互动的景观装置。在强化冬奥主题的同时,营造“纯洁的冰雪”环境的审美意境,与全球奥运宾客在此“激情的约会”。
以公共艺术的全新话语阐述北京冬奥理念,彰显中华民族科技、生态、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诉求!呈现北京2022冬奥会的大国风范、国际水准与时代气质。
景育民教授创作状态
《雪舞·2022》创作手稿
景育民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多年来始终秉承着“跨领域、跨学科、跨媒介”的学术理念,积极探索公共艺术的实验边界,不断实现从学理研究到艺术实践的自我突破。从规划、建筑、桥梁、景观、园林、乡建、雕塑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并获得业界共识的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的创作从公共艺术的广义概念出发,聚焦当下人文精神与时代诉求,将科技元素有效的纳入到观念与方法论的双重体系当中,力求将静态三维概念与时间、空间、场域、气象等多种元素或媒介相互融合,获得剧场效应,创造性的将动态艺术作为当下公共艺术实践创新的一个有效方向。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动态艺术的实践发展,更验证了作为我国公共艺术新形态的动态艺术与未来城市发展理念相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2000年伊始,他就以《世纪风》(长春)、《消息树》(桂林)等作品进行了个人有关动态性装置艺术的初步实验,在本能的另类化诉求中不断进行着关于当代公共艺术观念性思维和科学有效方法论的深度研究,坚持独立精神,在形而上下之间拓展疆域的边界和新的可能。
坚持创新、不断破冰是景育民先生公共艺术创作与城市实践的准则。
景育民先生部分当代动态艺术创作实践
《羽》 不锈钢、电力动能,长18米,青岛高新区,2014
《羽》基于环境生态记忆的浪漫表述,似乎在碧水蓝天间一群鸥鸟刚刚掠过飘落下一片洁白的羽毛,在机械传动的作用下一颗晶莹的“水珠”在“落羽”上缓缓滑行。似天降的甘露,又似孕育生命的源泉,形成静谧、浪漫、唯美的诗意画面;以意象创作的语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诉求。
《繁花似锦》 不锈钢镀钛、风力动能, 高7、9、10米,山东胶州市,2018
《繁花似锦》将三株“树形”作为基础形态,动态部分则以七彩镀钛的灵动造型呈现树影婆娑,繁花似锦的壮观景色。
此作品与《树影》、《蓝色的风》等构成系列并派生出《雪舞·2022》,实践着不同场域的文化意指和在地理由。
《云禧》 不锈钢、耐候钢、风力动能, 高9米,天津,2019
《云禧》从形态学角度思考,利用风向不确定性的空气力学原理,上部以“云”为创作元素,在天地之间流动、运转,形成变幻莫测、亦真亦幻的视觉错觉。底部以耐候钢与不锈钢材料相结合,在南开大学旧址构成历史、现代之间的时空链接关系。
《光芒》 不锈钢、风力动能,20米×23米×5.5米 ,烟台开发区,2021
《光芒》在烟台海滨如冉冉升起的一轮旭日,婉转荡漾、舒缓错动,在如洗的碧空、蔚蓝的大海间辉映着朝阳的光芒,辽阔的场域环境中给人以清澈、温暖、愉悦的视觉意象和心理感受;在不同的时间段落中作品与人、环境产生互为关系和场域效果,伴随着波涛阵阵,唤起人们诗意的情怀和无尽的遐想。
艺术家景育民简介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长、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特聘专家;世界动态艺术协会会员;天津雕塑学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作品《东归·土尔扈特的史诗》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类最高奖。
作品《对接·启程》《行囊--从长春到N个城市》《无形之境》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届“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主火炬塔《传承之炬》 设计、监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主火炬塔《逐梦远航》 设计、监制。